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工业互联网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事业蓬勃发展。我国为什么要部署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能为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石化等流程工业以及服务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怎样的应用价值?工业人工智能在石油石化企业如何更好地落地,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在10月18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共同承办的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工业互联网专家,以及中国新松机器人等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行业应用等,并对我国工业互联网下一步深入落地建言献策。
工业人工智能发力初见成效
“我国是工业大国、制造大国,也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是,在工业软件领域,我国却是一个‘软件小国’。”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介绍。工业人工智能大比拼,新松工业软件控制平台等自主技术平台的诞生有望改变这一格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介绍,工业互联网将连接对象延伸到整个工业系统,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良性互动,将大大提高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在关于《工业互联网与工业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中介绍,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战略决策,战略发展方向,但工业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缺乏IT和OT的融合,涉及的互联网技术包括5G、边缘计算、云平台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的DCS管控系统,从硬件、软件缺乏深度融合。另外一个问题,缺乏在工业互联网的环境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是什么样的新模式,如何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工业互联网现在和人工智能技术缺乏深度融合。对于工业互联网的系统体系架构、功能体系、自主可控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实施路径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缺乏智能制造系统新一代的硬件、软件和系统及关键核心技术。
如何把握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提出努力的四个方向,一是加强基础创新,二是强化能力建设,三是深化融合应用,四是拓展发展攻坚。在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三大攻坚任务,那就是网络、安全和平台。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巡视员刘杰介绍,我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及推广指南》。二是网络设施升级与标识信息体系初见成效,以东西南北中五个国家顶级结点为引领的标识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三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持续推进,一大批大型央企、互联网龙头企业、知名的民营企业以及广大中小企业踊跃参与,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能力。
我国跨企业工业互联网怎样建设
目前,我国正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推动基础运营企业深网合作,利用新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建设,同时,加速推进标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标识体系统筹协调和管理机制,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凝聚产学研用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共同构建工业互联网新的生态体系。
工业互联网到了企业级,将来怎么走?柴天佑介绍,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是要智能传感,通过智能传感、无线传输、边缘计算,优化决策;如何对产品进行大数据的监控,还得有工业云。为什么要有工业云?是因为工业过程的数据是变化的,用这段数据做的模型到下一段数据就不适合了,所以必须是要有一个自适应的机器学习技术,使得它具备一些智能功能。当然前提有一个企业的物联网,如工业物联网和企业的智能化软件平台。
我国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应该怎样建设?柴天佑院士建议,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包括外网系统,加上一个跨行业的智能化的软件平台,再加上不同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然后通过系统安全机制连起来。主要目标是第一作为国家来讲,应该对企业的安全进行监控和预警。另外对企业能耗进行监测和预警,同时对于企业的环保监测和预警。对于不同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如何提高他们在大数据驱动下,使得管理和决策信息化。作为集团的工业互联网,集团企业有内网系统,一个智能化云平台,再加上企业内部的自动化系统,用特殊的安全系统机制联成一个系统,在大数据环境下使经营管理和决策智能优化。另外如何使其向服务型转型,所谓服务型不光是生产环节,还要为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将来的维护、运维提供服务。另外是实现以供应商企业和供货商企业的集成优化,对经营决策优化和控制。
物联网工业云在石油石化正落地